资讯原创 金鸡2023观察:刘德华陈可辛王一博等新片待映,电影市场回血重振
首页资讯影视资讯原创 金鸡2023观察:刘德华陈可辛王一博等新片待映,电影市场回血重振

原创 金鸡2023观察:刘德华陈可辛王一博等新片待映,电影市场回血重振

原标题:金鸡2023观察:刘德华陈可辛王一博等新片待映,电影市场回血重振

搜狐娱乐专稿(山今/文)2023金鸡百花电影节已经落幕。今年,搜狐娱乐依旧来到厦门前线,见证了阿里、猫眼等头部公司的推介会,以及电影节的创投单元。

推介会和创投,是观察市场很好的切口。

头部公司的推介会昂扬又奋进,我们清晰看到了市场的重振。创投依旧充满争论与自我表达,它更清晰地反映出,后疫情时代,电影市场最重要的两个字,票房、票房还是票房。

01 市场回血

对比去年的金鸡推介会,今年很明显感受到电影市场正在恢复、回血

2022年,彼时还处于疫情期间,市场近一个月没有新片上映,来到推介会的影片以积压项目为主,也几乎无法确定档期。

好消息是,去年亮相金鸡市场推介会的影片,大部分都在2023年都顺利上映,比如《满江红》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《消失的她》《不虚此行》等等。

今年电影市场恢复往常。来参加推介会的项目,一半都是未来两个月内会登陆院线的新片,比如《无价之宝》《三大队》《我本是高山》《怒潮》等。

头部项目也正在恢复中。

刘德华梁朝伟主演的《金手指》跨年档上映;《流浪地球3》和雷佳音主演、马伯庸编剧的古装历史新片《敦煌英雄》官宣定档;陈可辛的重点项目《独自·上场》《酱园弄》也被提上日程。

其他值得关注的头部项目,还有陈思诚执导、麦家原著的悬疑电影《解密》;计划于2024年上映的《维和防暴队》;谢霆锋张学友主演的《海关战线》;刘德华主演的《危机航线》《东方华尔街》,吴京回归动作片领域的《风声水起》等。

行业回血的背景下,头部公司的储备项目也逐渐增多。去年,三家公司共推介41部新片。今年,光阿里、猫眼两家公司的储备项目就达到60 。

对于这些头部公司来说,在各个类型赛道同时发力,成为它们的重点。喜剧、爱情、悬疑、现实主义、犯罪、动画……每个类型赛道都能看到它们的布局

同时,行业对于高质量IP仍然渴求

去年卖出2亿 的口碑电影《爱情神话》已确定拍摄第二部,将有新演员加盟;香港大卖的喜剧电影《还是觉得你最好》也将推出第二部;剧集表现不错的《少年歌行》计划推出动画电影;《花束般的恋爱》将翻拍中国版,版权方经历一年多的提案才拿下改编权。

危机也存在。三年疫情之后,资源和金钱愈发集中在少数头部公司手中

在前不久的全国电影推介会上,中影、华夏、猫眼和阿里这四家公司,在项目储备量上占据压倒性优势。其他如博纳、新丽、万达等公司,待映项目数量大幅减少,光线影业则是直接缺席了推介会。

去年风风火火来到金鸡的万达影业,重点头部项目只剩下《三大队》和未定档的积压影片《维和防暴队》,今年也没有再单独举办推介会。

行业在未来或许会呈现更明显的二八效应。

02 必须与观众共鸣?

目光转向创投环节。

三年疫情后,市场容错率越来越低,行业内对票房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。商业片需要票房,文艺片也不再掩饰对于票房的期待。

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了今年的创投环节。

去年搜狐娱乐来到金鸡创投时,发现很多导演会强调自己的商业性、娱乐性、类型化。

今年,站在台上的导演们不再自我强调商业化,而是台下的业内评委们,会反复询问他们几乎同样的问题——你希望你的电影被多少人看到?尤其是那些气质偏文艺的作品,会得到更多关于市场问题的讨论。

《世媛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某真实案件的深度报道,讲述女主角龙世媛被性侵,在反杀的过程中失手杀死了对方。后来她离开农村,去到大城市的工厂流水线,认识了新的男性,但那段过去仍然没有放过她。

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女性作品,在终审评委提问环节,《世媛》得到最多的建议,就是如何寻求更多观众的共鸣,或者更直白一点说,如何获得更多的票房

真乐道制片人刘瑞芳说以目前的剧本来看,《世媛》只能跟很少的人达成共鸣,希望导演能够找到更多的共鸣点。

导演张雨杉回应,她在创作过程中也被问过类似的问题——“你希望有多少人看到你这部电影?我希望很多人。女性主义电影不该只有女性看。”

台下三次元影业的制片人任宁补充,“我们今年投了不少文艺片,口碑好,但市场反馈一般。票房一方面是数字,一方面是多少观众与你达成了共鸣。

三次元影业出品的《白塔之光》还在上映中。这部曾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,目前仅收获不到600万票房,上映11天,排片占比已经降到了0.2%。

第二天的科幻片创投单元,作为主评审的郭帆至少提出了三次“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

《彗星少年》是一部关于AI与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科幻片,制作预算800万。

听完阐述后,郭帆给导演提出意见:“真正的科幻片,核心是科幻高概念和故事紧密融为一体,第二就是‘跟我有关系’,和每个观众有关系。”《超时空同居》导演苏伦也说:希望导演能够抓住商业性,抓住与观众的共鸣。

与我有关、与每个观众有关、与更多观众产生共鸣……从商业片到文艺片,都在反复强调与观众的“共鸣”。

如评审黄建新所言:“你要跟观众建立亲近关系,观众才会喜欢你,创投的电影要进入到观众层面。你不喜欢观众,观众怎么喜欢你?

这或许折射了后疫情时代,资方对市场与票房的迫切渴求。就像前段时间胡歌为《不虚此行》求票房,《永安镇故事集》制片人扬言要和影评人约架,文艺片不能再自说自话,文艺片导演也不能再沉迷自我表达。

另一方面,创投长久的同质化困境依旧存在

最近一两年的节展创投上,涌现了很多藏族和女性题材作品,它们基本围绕民族信仰及女性复仇展开。今年金鸡的创投上,也出现不少女性反杀内核的作品,包括上文提到的《世媛》。

同质化背后,实际指向的还是市场问题。

英皇电影的制片人梁琳说:“连着三个女性复仇故事,有些倦怠感。市场上也有很多同质化项目,市场要怎么去选择?还有资方的选择。女性被压迫然后复仇,变成了某种固定模式,要怎样才能脱颖而出?”

“只是拍出来,砸到市场上,水花也不见得有多大。”

03 科幻是未来?

另一个明显的行业趋势是,科幻赛道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重视

从头部公司的片单来看,今年推介会上出现了科幻题材的储备项目,比如章笛沙执导的《群星闪耀时》,以及时间冒险主题的动画片《时间之子》

今年金鸡的创投环节,首次增设了科幻片单元,组委会从160个项目中最终选出5个项目进行路演。不仅如此,郭帆不久前创办了免费的科幻电影训练营,课程为期半个月,为热爱科幻的年轻创作者提供集中培训。

同样,在科幻片创投单元,中国影协科幻电影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,郭帆担任副会长,成员还包括《独行月球》导演张吃鱼,《超时空同居》导演苏伦。

这种重视不难理解。两部《流浪地球》的成功,暗示了科幻题材的巨大商业潜力。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》显示,2022年,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.5亿。从文学到影视、手游、文旅,均呈现“井喷式”增长。

同时,《流浪地球2》被选送奥斯卡,角逐最佳国际电影。科幻赛道的繁荣与高质,是文化软实力的侧面证明。

但困难也显而易见。刚起步的中国科幻电影,应该走哪条路?

在科幻片创投单元,李霄峰(《少女哪吒》《风平浪静》)导演的《星际信使》引发了最激烈的讨论。

前四个科幻项目均是小成本电影,最低的《时间褶皱》预算仅300万,最高的《飞向群星的少年》,提出的预算是3500万。

《星际信使》却是一部超大规模的科幻片,改编自韩松小说《冷战与信使》,世界观架构极其宏大,制作周期长达6年,主评审王红卫预计投资规模2亿起步

台下的评审几乎都给出了较消极的反馈。《李献计历险记》编剧张小北建议导演仅保留原作最核心的人物、故事,视觉奇观方面做简化处理。郭帆、王红卫、张勃(《流浪地球》概念艺术指导)等评审均给出了类似的建议。

只有导演张吃鱼反馈较为正向,他对李霄峰说:“中国现在还没有自己的《星球大战》,为什么不能是你拍出来呢?”

但事实便是如此,在当下市场中,这样一部投资规模极大、投资风险极高的科幻项目,很难得到更多支持。

《星际信使》得到的反馈以及其中的矛盾,或许折射了中国科幻电影所面临的困境,从小而美慢慢做起,还是复制《流浪地球》的大制作?

这是从业者们需要做出的选择。中国科幻电影,扬帆起航,道阻且长。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芭比海默》真的开拍,国产片早已失去玩梗的轻松心态…
下一篇
《中国乒乓》获金鸡四项提名 邓超:希望拍一部观众认可的电影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